“互联网+墓地”是一种创新与传统观念碰撞下的产物,对其评价存在不同的观点,既包含创新的方面,也可能引发一些关于是否尊重的争议:
服务模式创新:
远程祭祀与代祭扫服务:对于一些因距离遥远、身体不便等无法亲自到墓地祭扫的人来说,“互联网+墓地”提供了远程祭祀的途径。比如通过视频直播、发送照片或视频等方式,让他们能够在千里之外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和敬意。这种方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满足了人们的祭祀需求,尤其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疫情期间人员流动受限,远程祭祀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信息化管理:将墓地的管理信息、逝者的信息等进行数字化处理,方便家属查询和管理。例如,一些陵园推出了在线查询墓地位置、管理费缴纳情况等服务,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文化传承创新: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更好地收集、整理和传播殡葬文化和逝者的生平事迹。比如利用二维码墓碑,人们可以通过手机扫码了解逝者的生平简介、墓志铭、相片及视频影像资料等,不仅更加便捷,也有助于传承和纪念逝者的精神文化。
生态环保理念推动:互联网的宣传和推广作用有助于推动生态殡葬的发展。例如,宣传树葬、花葬、海葬等生态葬法,让更多人了解和接受这些环保的安葬方式,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和环境的破坏。
情感体验的削弱:在一些人看来,祭祀是一种非常庄重和严肃的仪式,需要亲自到墓地现场进行,才能表达出对逝者的真正敬意和思念之情。而互联网远程祭祀等方式可能会让祭祀变得过于简单和随意,削弱了人们的情感体验,甚至被认为是对逝者的不尊重。
隐私和信息安全问题:在“互联网+墓地”的模式下,逝者的个人信息和生平事迹等可能会被上传到网络平台,如果信息安全措施不到位,可能会导致信息泄露,侵犯逝者的隐私。
商业利益的过度追逐:部分“互联网+墓地”的服务可能存在过度商业化的问题,一些企业可能会为了追求利润而过度推广一些不必要的服务或产品,这可能会让人们觉得是对逝者的不尊重,也违背了殡葬行业应有的庄重和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