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与批准:桃峰陵园是由北京市昌平区民政局正式批准建立的合法永久性公墓。其建立时间虽没有明确的官方统一说法,但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建设,已成为北京地区较为知名的陵园。
发展历程: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桃峰陵园不断完善园区的建设与规划,从最初的基础建设到如今拥有多样化的墓区、完善的配套设施以及丰富的人文景观。同时,陵园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是昌平区慈善协会团体会员单位,并计划为抗日和解放战争期间流血牺牲的烈士新建一座革命烈士陵园,无偿建墓立碑。
风水文化:桃峰陵园在风水方面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其背靠大杨山国家森林公园,南眺桃峪口水库,与明十三陵一脉相承,京密运河由东向西静静流淌。2008 年曾邀请德高望重的北京潭柘寺主持长道大师亲临园区指导,大师认为这里紧挨“明十三陵”,三面环山,坐北朝南,风水极佳,是“人生后花园,子孙福荫地”。这种风水文化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根基,人们相信好的风水能够为逝者带来安宁,也能为子孙后代带来福祉。
宗教文化:陵园尊请地藏菩萨坐像一尊,菩萨身穿袈裟,左手拿一个金珠,右手拿杖,其服务于人间的宗旨是“明珠照彻天堂路,金锡镇平地狱门”,这体现了佛教文化中对逝者灵魂的超度和庇佑的信仰,也为陵园增添了一份庄严和神圣的氛围。
孝道文化:桃峰陵园倡导孝道文化,认为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园区内的思亲园尽现了逝者的宿愿和亲人们绵绵哀情及无尽孝意,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寄托哀思、表达孝心的场所。
人文纪念文化:桃峰陵园不仅是一个安葬逝者的地方,更是一个人文纪念的场所。这里的名人园尽展大家风范,名人在这里志铭,艺术在这里升华,其中军魂园铭刻着军人不朽的丰功伟绩,记载着将士辉煌的戎马生涯,让人们能够在这里缅怀和纪念那些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贡献的人。
生态文化:桃峰陵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园区内遍布苍松翠柏,绿化面积大,保持着相对原始的生态环境,飞鸟、野兔、松鼠、山鸡随处可见,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佳境。这种生态文化理念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宁静、祥和的祭祀环境。